close

    一座橋梁,兩個國家,中間沒有明顯的國界,橫跨萊茵河的左岸右岸,也聯結起德法兩國數百年來的恩怨情仇。

    史特拉斯堡,歐洲議會所在地,世界遺產城市,萊茵河的交通樞紐,這樣一個充滿異國魅力的法國城市,讓許多遊客印象深刻。但是,從歷史的角度窺探,卻是德法近代史上割捨不去的傷疤,兩國都曾因此面臨來自對方近乎亡國的致命打擊。

    西元1795年起,當拿破崙多次擊潰鄰國反法同盟後,將史特拉斯堡在內的亞爾薩(著名的白酒產區)正式納入法國版圖,潰不成軍的普魯士(那時的德國境內封建諸侯割據,尚未有統一的國家形式普魯士是德國統一前的最強諸侯國)成為任人擺布的附庸國,甚至到了1806年第四次反法同盟國家土崩瓦解後,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在投降乞和時顏面盡失,被拿破崙極盡羞辱,不得不由皇后出面談和!

    風水輪流轉,六十餘年後的普法戰爭,臥薪嘗膽的普魯士,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勵精圖治下,終於擊敗法軍,並俘虜了法皇拿破崙三世,隨後長驅直入巴黎,瓦解了第
二帝國政府,諷刺的是,普魯士選在凡爾賽宮宣告一個統一德國的誕生,在此同時,史特拉斯堡又重回德意志民族的懷抱。

    國界的更迭還未結束,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座城市的市民國籍隨著戰爭的發展變動著,在三十年間陸續更改了三回!即使在目前歐盟體制下,有形戰爭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然而在頭痛的經濟問題上,兩國之間貌合神離的無形較勁仍在持續。

    走進運河交錯的舊街區,恍如時空穿越,一下是中世紀木造民宅,一下是德國文藝復興式教堂,一個轉彎處卻是法國新古典建築,逛著逛著又來到中世紀留下的廊橋。人類歷史重複上映的文明興衰與分和,讓這個城市呈現出獨特的建築風貌,而現代觀光客又何其有幸得以目睹這幾百年來的縮影。

    致力追求無國界的歐盟,真的能化解人類自古以來的有形疆界和地域意識嗎?我在商業街區中人潮熙嚷的各色人種間找到了答案。那是政治人物才需要煩惱的問題。


萊茵河上,一座橋梁,兩個國家,近在咫尺

f_12347528_1.jpg


隨處可見的德式巴伐利亞建築
f_12347524_1.jpg


小法蘭西區,有塞納河畔的韻味
f_12347519_1.jpg


人潮熙嚷的逛街遊客,已毋須煩惱要付的是法郎?還是馬克?
f_12350654_1.jpg

arrow
arrow

    photo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