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多人應該都聽過柴可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吧,每逢盛大慶典活動或施放煙火時常被當作背景音樂。在電影“V怪客”末段連環爆破時配上那段波瀾壯闊的配樂,令人血脈賁張。

    樂曲描述的是西元1812年,拿破崙大軍入侵俄國的情景,旋律中巧妙的在前後穿插了法國和俄國國歌,代表先盛後衰的法軍,及贏得最後勝利的俄國。這場戰爭,是拿破崙的戰役紀錄中的第一場重大敗仗,也是他聲勢達於顛峰之後的關鍵轉折。對照過去的輝煌戰果,顯然這位常勝將軍必定敗得終生遺憾,因為總是採取「兵貴神速」的主力決戰在法俄戰爭完全失效。

    當俄國採行堅壁清野、焦土抗戰,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下,法軍長驅直入,直達莫斯科,欲逼使俄皇乞降求和,得來的卻是一座燒成灰燼的空城,與進入嚴冬考驗的天候,這使得拿破崙這位所向披靡的征服者,最終成為一個坐困愁城的囚徒。由於補給不足,飢寒交迫,大軍只能撤退。

   自此,一路退縮的北極熊開始反撲了,挾著老天冷冽無情的摧殘,俄國軍民以地利優勢不時施予突擊, 使得在歐洲戰場上攻無不克的法蘭西勁旅潰不成軍,有如驚弓之鳥,沿路飢凍倒斃者不絕於途,總計出發時的五十餘萬大軍僅存不到五分之一!經此挫敗之後形勢丕變,軍力折損後的法軍不再是連戰皆捷,巴黎的政治情勢也益趨紛擾,在內憂外患下,兩年後(1814)拿破崙宣布退位,被軟禁於厄爾巴島。雖然隔年這位末路英雄意圖東山再起,重返巴黎,但在時不我予情況下終究再次大敗於著名的滑鐵盧戰役,終結了曇花一現的百日執政,也在聖赫勒納島上走完他的傳奇一生。

    即使這位英雄人物散發的光芒如此短暫,卻有如北極光的燦爛令當代震撼,不僅被視為法蘭西的民族偉人,也對近代歐洲歷史發展影響甚鉅。短短二十年間,法國人民才殘酷終結了專制象徵的皇帝路易十六,卻又甘願犧牲大革命後血淚拼來的共和政體,將最高權杖賦予這位拿破崙皇帝,主要就是這位體型短小卻有鋼鐵意志的強人,不但成為全民期盼結束亂世的救星,也將法蘭西的自由民權精神征服了幾乎整個歐洲,加速各國皇室封建政權的瓦解。可惜的是,解放人民免於專制壓迫的初衷,在征服者的施暴掠奪下,隨後也成為當地人民起義反抗的對象。

    在浪漫的香榭大道上,華麗耀眼的LV旗艦店,已然掩蓋了過去凱旋門下的嘆息。來到高聳的凱旋門內,觀光客群集在無名陣亡將士紀念碑的火炬旁留影,卻少有人去瀏覽內牆上鐫刻著拿破崙此生重大的光榮戰役及隨從將軍。在經過這些赫赫戰績,橫掃歐非後,拿破崙下令建造此門以彰顯其豐功偉業,怎料到卻只能在放逐荒島、抑鬱而終之後,直至1840年才得以被法國人民迎回,讓靈柩象徵性的通過凱旋門下以遂其心願。英雄氣短,灰飛煙滅,雖然後世的法蘭西子民以無比尊榮肯定了拿破崙的歷史定位,但對這位叱吒風雲的英雄而言,以病痛折磨之軀枯萎於荒島,應是最殘酷的結局吧。但是有誰會記得,英雄腳下,那千千萬萬受戰禍荼毒的無名士卒與黎民的枯骨?

    在羅浮宮裡,蒙娜麗莎的名畫前總是人潮洶湧,但也別忘了去瞧瞧法國名畫家大衛的傑作「皇帝加冕儀式」圖。令人注目的,當是畫中拿破崙自己手捧后冠加諸皇后,甚至在這幅畫面之前,他頭上的皇冠也是他從教皇手中接過(其實是搶過)後自己戴上,這是過去君權神授的傳統觀念下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在這位強人的想法裡,他的權利與地位來自於偉大功績和全民託付。

    如果還有興趣,在必去的艾菲爾鐵塔附近,漫步十分鐘即可抵達榮譽軍人院(或傷兵院,在羅丹美術館旁),即是這位風雲人物的安葬之處。


拿破崙在贏得奧斯特里茲這場重大戰役後,下令興建凱旋門以彰顯功績偉業,卻等不到榮耀之日
f_12473265_1.jpg


人潮洶湧的觀光客,對廣場上的無名陣亡將士碑前的火炬似乎比較感興趣
f_12473263_1.jpg


一將功成萬骨枯,輝煌戰役和名將的歷史銘刻,背後隱含了多少士卒與黎民的血淚犧牲
f_12473258_1.jpg


拿破崙輝煌戰史中最重要的註記:奧斯特里茲戰役(三皇會戰)
f_12473221_1.jpg



法國名畫家大衛的傑作「皇帝加冕儀式」圖,顯示這位強人的鋼鐵意志
Napoleon.jpg


拿破崙盛極而衰的關鍵:法俄戰爭,再強悍的法蘭西勁旅也敵不過老天爺
battle.jpg



法蘭西英雄的安息之處:榮軍院(傷兵院)
f_12473212_1.jpg


加農砲版的1812年序曲,音效令人震撼
f_12473282_1.jpg

arrow
arrow

    photo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